团购网站陷阱多 网民跟团需谨慎(陈武律师)

2011-03-05

“今天你‘团’了吗?”,这句眼下在都市白领中颇为流行的问候语,是团购这种新兴网购模式风靡程度的真实写照。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价值几百块钱的商品,是团购在网购族群中迅速受到追捧的原因。团购的优点固然很多,但其背后的重重陷阱,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。

  名为团购实为“组团忽悠”

  近来,不少有团购经历的市民致电福州日报热线反映,他们在团购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“托儿”。

  在福州一家外企上班的黄女士就是其中一位。一次,她在网上看到一家美容院消费券的团购信息,当时场面十分热闹,跟帖叫好的网民很多,但真正出手买的人却没几个。后来黄女士发现,其实实体店内给出的价格和团购价格相差无几,还不用担心消费券过期,这根本就是在骗人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混迹于一些团购网站上的“托儿”还真不少。这些“托儿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一种是“无事瞎起哄”型的,这些人根本不想购买,却拼命怂恿别人购买。第二种是商家召集的“托儿”,某些商家为了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,营造出“应者云集”的假象,让一些犹豫不定的团购者下决心购买。第三种是职业的“托儿”,这些人游走在各大团购网站,熟悉团购规则,也做出帮助其他团购者杀价的样子,但事实上他们已事先同卖家商定了一个更低的购买价格,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。

  有着多次团购经历的网民“剑戛生”告诉记者,上述三类“托儿”一般不易识别,消费者要有“防托”的心理准备。要想免于上当受骗,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下单,不要轻信一切诱人的承诺。在团购某种商品前,最好能够去实体店内,了解该商品的市价。

  贪小便宜沦为“团奴”

  “当我花几十块钱买到原本价值几百块的商品时,确实很兴奋。可当手头聚集着一大堆就要过期作废的消费券时,才发现自己买的东西太多,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用完。”福建师大一位热衷于团购的周同学告诉记者。

  周同学说,很多团购网站都会推出分享团购信息即可获得返利的优惠措施,她经常分享这些链接,邀请一些朋友去团购。看着手头用不完的消费券,她的朋友开始埋怨她。“近来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,说我经常怂恿他们购买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。”面对这样的抱怨,小周心里十分过意不去。

  在低价诱惑面前,团购一些不需要的商品,已成“团奴”最生动的写照。福大社会学甘满堂老师认为,很多团购网站都推出“限时秒杀”的措施,商家利用的就是消费者非理性的心理。部分消费者之所以沦为“团奴”,与爱贪小便宜、从众的心理不无关系。另外,在团购参与者众多的情形下,通过抢拍获得某种商品,也是一种“过度自信”的心理在作怪,不少“团奴”沉浸在这种心理满足中无法自拔。

  监管真空消费者维权难

  团购网站不断增多,有人将其形象地誉为“百团大战”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,受伤的不只是“弱势”网站,还有不少吃了亏却投诉无门的消费者。

  团购网站吸引了大量消费者,这意味着要排队才能享受服务,这导致很多团购消费者最终无法享有团购来的服务。

  “大家都赶着周末去消费,吃饭也等上两个小时,做头发要等到下周……”,“团购达人”小蔡告诉记者,很多消费券都有使用期限,过期作废,卖家一般不会承担责任。

  此外,网络团购支付方式的漏洞也日益凸显。目前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络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团购网站。有些网站一旦划款成功,既不能退订,也不能更改消费时间。消费者给商家打电话预约时,往往又会因团购人数众多而一拖再拖。

  记者发现,由于团购涉及的消费金额较少,最多也就是几百元。不少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,都会选择“忍气吞声”。福州合立律师事务所陈武律师表示,法律上关于团购消费相关规定的空白,也打消了部分团购者通过法律维权的积极性。 (记者 徐小杰)

来源: 福州日报


分享